书评 -- 后记--岁月如歌
铁流滚滚,步履铿锵。荧屏上,一队队由军人、民兵和各行各业的人群组成的方阵身穿节日的盛装,迈着矫健地步伐,精神抖擞地行进在天安门广场上,接受着世界的检阅……
当盛况空前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时,我以六十年时代大变革为背景创作的反映普通百姓在这一时代大变革中生活轨迹的长篇小说《秦川风雨》完成了初稿。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六十年一甲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六十年来,我们的年轻的共和国经过哺乳期、创业期,进入成长期、发展期。六十年中,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既有成功和经验,也有发展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教训。作为祖国发展变化的亲历者,多年以来,一直想通过自己的笔把这一时代的壮举反映出来,记录下来。由于忙于生计,一直耽延下来。今年,当举国上下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纪念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我再次从内心深处萌生出创作的冲动。当我开始对着电脑显示屏敲击键盘时,几十年所经历的社会沧桑变化一幕幕出现在眼前,一个个被岁月长河的浪花所淹没了的亲人、朋友、同学、邻居熟悉的面容再次浮现在脑海中。面对建国六十周年的盛典这一壮观的场景,我从内心深处不由为六十年来自己的祖国走过重重艰难险阻,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激动,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出生在八百里秦川西部的一个县城,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变迁,经历了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过难忘的青少年时期,也赶上了今天繁荣昌盛的好时光。在建国六十年后的今天,站在历史的新上,回眸周围,不难发现,尽管每个亲朋好友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生活轨迹,不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是,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社会分工,人们的生存状态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所得,老者有所养。面对社会这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我开始了创作的历程,想通过自己的文字,截取社会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断面,融汇和浓缩自己所熟知的人们的风雨人生,反映社会大变革的主题,讴歌我们生活的伟大时代。
在敲击这部小说过程,自己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从感性到理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说法,六十年应该分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两个阶段。我同意这一说法。我认为,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是新中国的童年。这段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我们的祖国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的祖国进入了成长期和发展期。伟大的祖国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
在敲击这部小说过程,我在网上还看到了有学者对当前出现的一些肯定“文革”的思潮的担忧。自己作为“文革”的亲历者,有必要把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告诉后来人。为此,我在小说中,把相当一部分笔墨放在普通百姓“文革”中命运的描写上。在创作中,自己对“文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文革”是新中国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一个十分不幸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文革”是十年浩劫、十年动乱的定义恰如其分,生活在现在的人们应该了解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共同开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邮政人,自己在小说创作中围绕故事的发展穿插了不少书信的描写,自然而然地带上了职业的烙印。战乱之中,一封普通的家书给主人公的生意带来意外麻烦,一封总号的来信使银楼关门歇业;新旧社会变迁中,一封书信给人以生活的希望;夏收季节,外出赶场的麦客通过邮政汇兑向家中汇寄通过辛苦劳作换得的血汗钱,通过书信向亲人报知平安;非常岁月,书信成为连接普通百姓与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人们通过书信进行上访,向各级党政部门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每一封信访信件饱含着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希望;改革开放年代,邮政员工栉风沐雨忠实履行着普遍服务的职责,沟通着天南地北的联系,书写出一桩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这些情节,可以感受到,邮政无处不在,融入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之中,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小说是时代的缩影。在创作过程,我把自己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认识融入这部小说之中,以期通过自己的文字,反映社会大变革中普通百姓的生活轨迹,献给在社会大变革中付出代价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