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青春圆舞曲 -- 一(15)彼 岸5
当年,刘邓挺进大西南,如今我们也要挺进大西南,科通商贸有限公司能不能在大西南打开决口,就全看你们二位的了。从今天起,你们俩儿就着手起草打开成都市场的计划,需要什么配合可以直接和我提。四月中旬你们俩儿就过去,找好办公地址和摸清成都的市场状况。齐总坐在大班桌前对方静莲和左溪慷慨陈词,那大背发型梳得一如既往的光亮,很像用刚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新炸的油条擦过。
左溪从沙发上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走到齐总的大班桌前说:“谢谢齐总的信任,我会竭尽全力工作把西南市场打开。”
“不是尽力,是一定要!我对你们俩充满信心。”齐总直视着左溪说,眼神中流露着锋芒。
“晓凡,听说你的笔试成绩下来了是吗?”
“是的。正想和你说呢,晴晴。”
“怎么样儿?”
“九十八分,顺利进入下一轮试讲。据说一百多人参加,结果淘汰了一半儿。”
“我说你没问题的吧,接下来要不要找一所学校实习一段?要不让我爸爸帮你在济南找一所中学实习一段,反正离试讲还有二十多天呢。”欧阳晴晴兴奋地连续发问。
“不用了,晴晴。张老师已经帮我联系好了,就是在附中讲几节高二的语文课和历史课,然后那儿的老师会帮我提提意见。”
“哦,那就好。看来,张老师还是最关心你。呵呵。”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左溪和方静莲一下飞机,走出机场,就听见航站楼里传出优美、动听的《相约九八》,这首由大陆歌坛大姐大那英和香港歌后王菲合唱的流行歌曲,自在一九九八年的春节晚会上亮相之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这儿的空气就是比北京好。”左溪仰着头望着成都的上空,自言自语地说。
方静莲拖着拉杆箱,听到左溪的话,连看也没看他一眼就说:“咱到这儿来,可不是来呼吸空气的。”
“知道。我可打算在这儿开启自己人生新的航程,这是三思之后才做的决定的。”
“这么说,你当初是根本不想和我一起来喽?”
“不,不是。是说来成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你们凉锅儿(两个儿)是头一次到成都来吧。”出租车司机用纯正的成都话问左溪。
“是的。”
“哦,那得要好好逛逛,成都是山好,水好,人更美。”的哥兴奋并有些骄傲地说着。
“要得,要得。”左溪故意模仿四川话回答着的哥,这几句四川话还是当初和柴菲学的,看来现在还真用上了派场。
下了出租车,左溪和方静莲走进“成都民航大厦宾馆”,这家宾馆离双流机场不到20公里,离成都火车站也很近不到6公里,其周边又有很多卖场。毕竟这次来成都是为了打前站,所以要选择一个地理位置较好的宾馆住下,以方便工作。
在成都,左溪和方静莲每天上午用宾馆里电话对照《华西都市报》刊载的出租信息一一的打电话,找房子。然后下午去看房子,或看看周边商场里的IT专卖区。
上课!
老师好!
同学们好!
胡晓凡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加厚棉衬衫,左手拿着教案,右手插在牛仔裤兜里不紧不慢地走上北师大附中高一(2)班的讲台,开始了他第二轮的考试即试讲。讲台下面除了坐了45位学生以外,还坐着五位老师以及分别来自昌平县、怀柔区、通州区、延庆县教委的人。
请同们们把书翻到第十五课,今天我们继续讲《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上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作者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苏轼的主要人生经历,以及向大家分析了这首词的上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分享这首千古佳作的下片。
下片,作者是这样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胡晓凡一边抑扬顿挫地诵读着,一边侧身把词的下片写在黑板的左上角,那一行行飘逸的行楷板书让下面的教委官员们一一点头。词的下片,作者从回忆开始,那么他回忆谁呢?回忆他在上片所提到的“千古风流人物”,而这个风流人物又是谁呢?只见胡晓凡站在讲台上一边深情地讲解,一边慢慢地踱着步,从讲台的这端踱到另一端,又从另一端再踱到这端,语言缓慢而深情,沧桑而洪亮。
“是周瑜。”教室中一位戴着眼镜,略显胖一点的男生说。
谢天同学回答完全正确。我们看当东坡先生站在长江边上,面对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幅美丽画卷,他在干什么?哦,他是在回忆,回忆着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们,他首先想到是周瑜。所以他说:“遥想公瑾当年。”公瑾,是周瑜的字,同学们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常看到里面的人物称周瑜为周公瑾。
但当年的公瑾是什么样子?胡晓凡停顿了下来,教室一片鸦静。
“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位美丽的女生站起来,一手拿着书,大声的回答着。
完全正确,请坐下。在苏轼的想像中,当年的周瑜正是怎么样?正是年轻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勃发。他手握着羽毛扇,头戴纶巾,就在一谈一笑之间,就把敌人,这里的敌人主要指曹军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而这个时候的周瑜恰逢人生的另一大喜事,即小乔初嫁了,也就是说周瑜新婚不久。
然而,就在作者站在惊涛拍岸的江边,联想到他心中的风流人物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时候,而他自己呢?他自己恰恰是生不逢时,一个被贬居到黄州的人,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作者苏轼在写这篇文章的大时代背景是他与当时宋朝的改革派产生了政治分岐,以致被贬居黄州任黄州营探郎,这个营探郎用现在的解释大概相当于咱们西城区公安局局长,不过在当时这样的职务属闲职,不像现在挺有权利的是吧。呵呵。
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试想想就在你看到别人成功时,而自己却恰恰经受着失败,你的内心会怎么样?是不是会感觉到自己更失意,更伤心,更痛苦。底下的学生回答“是”,也有同学们说,我会受到“激励。”而作者在想到周瑜当年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时候,却不得不想到自己现在处境,所以他大发慨叹,怎么感叹的呢,他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作者自己说,哎,是我自己太多情了,太多愁善感了,我的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苏轼,这样一位豪放的大文学家,此时面对着自己的仕途失意,也非常地痛苦,无奈,也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怎么办呢,同学们都知道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此时此刻的苏轼也一样,他也只能用“酒”来解除内心的痛苦和无限的忧伤,所以全词的结尾是:“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者在开篇时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把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但对于作者来说仍然无法抹去他心中的伤痛,也无法用更好的办法去消解他心中的失意,只能“一樽还酹江月”更显露出心中的无奈和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