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第四十三章 支教
公司完全的进入正规,王光开始关注社会,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改不掉的毛病。当年他就曾经在生成办学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如今他又开始活心。
失学儿童王光的视线,边远山区恶劣的教学条件让王光看的是触目惊心,王光心生一个要支援教育的念头,之不过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好。
王光得知中央团委在组织一个去边远山区支教的活动,征求了杜鹃和李里的意见之后,王光报名参加,时间是一个月。
为了这个活动,王光积极的做准备,重新拿起小学的课本,还通过老聂借来教案。五月初在中央团委的安排下他们飞往边区。
令王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同行的人之中竟然有一个他的熟人,这个人王光至少有五年没有看到过了,可以说这个人曾经让王光刻骨铭心,她就是赵莹。
赵莹看见王光的反应竟然很平静,因为她早就知道名单之中有王光,而且也经过确认那就是她曾经爱过的男人。
“怎么会是你!”王光惊讶的问道。
“怎么,只许你有爱心,就不许别人也有爱心。”赵莹笑着对王光说。
赵莹没有说明太大的变化,只是比以前更加的成熟,更加的迷人。王光觉得有点恍惚,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和赵莹联系,怕的就是勾起赵莹对往事的回忆。
飞机上王光和赵莹坐到一起,赵莹早就和临行的人换了座位,为的就是能和王光坐在一起。
王光含蓄的问道:“你先生在什么地方工作?”
“先生?难道我非要结婚吗?”赵莹笑着对王光说。
“你不会还没有结婚吧?”王光诧异的问道。
“难道我非要结婚吗?”赵莹白了一眼对王光说。“我就不可以是单身吗?”
“可是你都多大了,再不结婚就没有人要你了。”王光半开玩笑的对赵莹说,心里却极其不是滋味,他知道赵莹不结婚跟自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难道我就那么差,连个人要都没有?”赵莹围剿带笑,可是眼中却没有丝毫的笑意,赵莹突然问道,“如果真的没有人要我,你会吗?”
“我?”王光自嘲的一笑,“我现在是身不由己,我已经是个被刑罚上身的人,现在是有色、心没色胆了。”
“杜鹃还好吧?”赵莹目光炯炯的问道。
“还好!”王光低声回答。
“李里和孩子呢?”赵莹的笑容里透着凄凉。
“还好!”王光的声音变得更低,看来赵莹对自己的事情是一清二楚,想想有赵燕,赵莹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一切。
“赵莹张嘴想问王光,监狱里的生活怎么样,话到嘴边就咽下去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在王光伤口撒盐了。
王光拿出一个比较达观的表情,笑着对赵莹说:“杜鹃和李里现在都来北京了,等回去后我们一起聚聚。”
赵莹笑着说:“好呀,我还真相看看杜鹃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当年轻松的就让我出局了,我可警告你,要是她太普通了,我饶不了你。”
王光收起笑容,正色的对赵莹说:“三,我们说点正经的,为什么不结婚,是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别挑了,再挑下去就成黄脸婆了。”
赵莹神色一暗,目光闪烁的对王光说:“之前几年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谈恋爱,最近两年是根本没有心情谈恋爱。想想这样也不错,一个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挺好。”
王光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他知道赵莹不结婚肯定跟自己有关系,王光觉得有点对赵莹愧疚,所以开始有点闷闷不乐。
正式分配支教地点的时候,王光有意的不跟赵莹分到一起,王光选择了最偏远的学校,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同去那里的还有另一个团委的义工。
这一个月的支教,让王光的心情变的极其的失落和郁闷。王光是带着雄心万丈的心情来到这里的。条件艰苦是王光早就有所预料的,这点王光是有心里准备的。可是令王光是落的是他根本改变不了他们。
这里的落后根本不是经济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思想的。王光选择的是语文,他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改变这些孩子,能使他们的心态有所转变。可是王光发现自己想错了,因为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顽固,根本不是支教能解决的问题。
王光花的最大的心思就是如何不让自己带的这个班在上课的时候打架,他们根本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经常是在王光讲课的时候底下的孩子就随便说话,有时候直接在课堂上就打起来。
王光不象本地老师那样动不动就体罚孩子,所以那帮孩子根本不怕王光,弄的王光一点脾气都没有。更令王光郁闷的就是本地的老师,在王光他们来了之后就清闲起来,每天坐在办公室里聊天打屁,有的女老师还把家里的活带到办公室来做,这是让王光始料不及的事情。这和王光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王光在这一个月里被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笼罩着,很不开心。
王光很想资助几个贫困的学生,当地的老师警告王光千万不要这么做,以前不是没有类似的情况,可是孩子的父母是不会拿钱来改善孩子的,会全部的把钱用在自己家身上,而且还会对捐赠者纠缠不休。王光彻底的失望了,满怀的激情在支教的一个月里消耗的几乎没有了,这就是现状,这就是悲哀。媒体的报道都是正面的东西,可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却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人的思想不从根本上改变,那么给他们提供再好的软硬件条件也是白费。
一个月的支教活动结束,王光自己回到市里去和其他人集合,义工继续留下来。走之前王光对义工说:“这样能改变多少?”
义工嘿嘿一笑:“总不能不来改变吧,能做多少做多少,能改变多少改变多少。”
王光若有所思,带着惆怅的心情王光回到市里,在那里他再次的看到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