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一 关于光棍儿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棘楂溜子这方水土就养了一大批光棍儿。因此棘楂溜子这个名字已经被许多人忘记了。在周围的村庄里一说光棍儿村人们就知道是棘楂溜子,一说棘楂溜子人们往往一时想不起来,旁边便有人提醒:“男人多女人少的那个村。”“奥,光棍儿村呀。”
整个棘楂溜子总共十来户人家三四十口人,有将近一半儿是光棍儿。棘楂溜子——听这名字就咬口。怎么叫这么个古怪名字呢?稍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荆棘”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道路艰难的。例如:荆棘遍地,劈荆斩棘等。创造这个词的人十有八九是棘楂溜子的先人。因为凡是到过棘楂溜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全世界数这里的荆棘最多。
荆棘这个词儿虽然都知道,但是荆棘是一种什么东西不见的都知道。荆和棘是两种植物,都是多年生落叶灌木。荆——棘楂溜子一带的人都叫荆棵。一丛丛的开一种紫色小花,它的枝条可用来编筐,叶子可用来熏蚊子,再就是连根刨出来当柴烧。棘——这一带人都叫棘子或棘棵。这棘棵可不象荆棵那么温柔了。它浑身长刺,有长的有短的还有带钩儿的。人从它跟前走不是挂你的衣裳就是扎你的肉或穿透衣裳扎你的肉。
如果被倒钩刺挂住,哧的一下子就给你挂出一道血口子。因此人们走到有棘棵的地方都得非常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受伤或挂破衣裳。也因为它有这个功能人们便把它割下来拿回家查院墙和菜园子,既挡牲畜也挡人还能挑到山外头去卖。因为这样到处都有割过的棘楂子,这棘楂子又尖又硬,人若不小心踩上去能连鞋带脚一块穿透。这就是棘楂溜子的来历。那为什么不叫棘楂村偏叫棘楂溜子呢?这里面可就有讲究了。
你站在棘楂溜子往四下里看,能看多远看多远。看上五分钟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这世界怎么这么单调呀,除了山还是山,就不能有点儿别的吗?”山与山之间是沟,就在这些横七竖八的山沟里,象羊屎蛋儿一样离离拉拉的粘着些村庄。这些村庄的名字都是按地势起的。两山之间的缝隙必较宽的地方叫沟。例如:青石沟,黄石沟,桑树沟,榆树沟等。这都是一些五六十户七八十户的大村。
顺着沟再往里到了沟的尽头又窄又陡的地方便不叫沟了而是叫峪。根据地形特点于是有牛头峪,羊角峪,荆棵峪等。这都是一些三四十户的小村。从峪再往前走就是往山上爬了,就在峪的上边山顶下边有些坡度较小的地方还有居住的人家,这里既称不起沟也算不上峪只能叫“溜子”。
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坡上排成一溜的人家。最大的溜子也就二十来户,小的十几户甚至三五户。这些溜子的名字就更寒碜了。好听一点的叫黄蒿溜子,茅草溜子等等。难听的叫獾洞溜子,兔窝溜子等等。棘楂溜子还算是不难听的。这棘楂溜子就在榆树沟里嗓子那个荆棵峪的尽上头。
建国以后农业合作化初期棘楂溜子和荆棵峪是一个社,后来成立高级社便又和榆树沟一个社。再后来人民公社,棘楂溜子就成了榆树沟大队第五生产队。从榆树沟到荆棵峪三里路,从荆棵峪到棘楂溜子直线距离是三里,可是实际道路崎岖蜿蜒足有六里多。其中有一段路叫“三瞪眼”。这段路几乎是垂直的,象爬梯子一样,可是地面是平的没有台阶,并且全是圆圆的叫做搓脚石的小石子,是最难走的路。走的时候必须把一只脚横过来使劲蹬住,再迈另一只脚,每走一步都要咬牙瞪眼。因此在附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棘楂溜子顶着天,要想上去难上难,一步三瞪眼,三步张口喘,小眼儿瞪大了,大眼瞪炸了。”根据这首歌谣可以想见这里是一个什么地方。除了这首歌谣关于棘楂溜子的故事还很多,这里只例举一二。
故事之一:一个棘楂溜子人去刨地,一共五块地,刨了四块第五块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找来找去看到一个妇女坐在山坡上休息,他这才想起来这个妇女坐的地方正是他那块地,便对那妇女说:“大嫂,你挪挪窝儿我要刨地。”这妇女是外村来走亲戚的,爬起来看着自己坐过的地方问到:“这是一块地?”“是啊,这是一块地。”于是这妇女在回家的路上逢人就说:“棘楂溜子的地还不如一个老婆腚大。”
这个故事有些夸张,但是你尽可以大幅度的压缩。你可以把夸张的程度压缩一百倍,就说那块地有一百个老婆腚大,。而这一百个老婆腚大的地在棘楂溜子可真算是块大地了。说明棘楂溜子的经济水平是何等低下。
故事之二:有一个外村闺女,因为眼睛长得很小找不到婆家,只好跟着她娘到棘楂溜子来相亲。可是等到爬上三瞪眼却把小眼睛瞪得很大了了。她娘一看闺女的眼睛大了,便不去棘楂溜子了,领着闺女就往回走。可是一看脚下的路又不敢走,只好躺下往下滚。谁知滚下三瞪眼闺女的眼睛又吓小了。想再回去相亲却怎么也上不了。闺女叹了口气对她娘说:“娘啊!我爬了一次就把眼瞪大了,要是嫁到棘楂溜子经常爬还不把两个眼瞪豁了,成一个眼了。”于是娘俩便下山去了。这个故事可以折射出棘楂溜子的交通状况。
故事之三:有一个长得很丑的闺女,丑到什么样没有人能形容得出来,只是说一个人不敢看,俩人也得带着棍子。三十多了还没找到婆家。
万般无奈之下来到棘楂溜子相亲。由于找婆家的决心很大,三瞪眼没有挡住她。可是到了村头上一看那阵势不敢进村了。因为村口上站着一大群光棍儿。老的,小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个个眼睛瞪得象鸡蛋似的。裤裆都撑得老高,老远看见那闺女都齐刷刷地流下了口水。
那闺女吓得扭头就跑了。回到家她娘问她相中了没有,闺女说:“我一辈子不出嫁也不上棘楂溜子,我怕叫那些光棍子把我分了尸。”这个故事反映了光棍村最突出的特色。
这些故事的流传使光棍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光棍们找老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更耸人听闻的说法是:“好闺女不嫁棘楂溜子,进了棘楂溜子第一年头上长青草,第二年腚沟里长黄蒿,第三年生出小兔羔。”
还有好事者创造出许多关于棘楂溜子的歇后语:棘楂溜子开会——光棍大集合,棘楂溜子出工——遍地光棍,棘楂溜子割秫秸——朝上朝下两层楂子。无怪乎棘楂溜子最著名的光棍儿外号叫“大啦子”的孙友才发牢骚说:“我估摸着,咱们的老祖宗,不是拐了人家的大闺女,私奔到这里来,就是犯了滔天大罪,逃到这里来的。要不然怎么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安家落户呢?”